【音乐与数学】如何与音乐交朋友?

关于聆听

  • 人们为什么会创造古典音乐?
  • 这些音乐对人有好处吗?

关于欣赏

  • 音乐欣赏首先是关于聆听的艺术,然后才是审美的艺术。
  • 欣赏是人天生就会的吗?

关于方法

  • 音乐存在泛听精听赏听鉴听的过程。
  • 对于不会乐器且不会读乐谱的人,能有效帮助自己观察和聆听音乐吗?
  • 民族心理特点有关,比如语言特点。中国人因为古诗与音乐相发展,非常容易打好三拍子

健脑化欣赏

  • 音乐欣赏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人类艺术行为。
  • 可以通过音乐的方式,刺激大脑中的不常用区域,从而提高脑的年轻态
  • 人耳由外廓、鼓膜、中耳、耳蜗组成。
  • 利手识别与听小骨可能有关系,跟晕车也有关系。
  • 耳蜗上分布着大量的听觉纤毛,可以辨别音色和(绝对)音高(根据纤毛的长短),最常用的是语言的频段(第一类纤毛)。听器乐曲有利于听觉纤毛的全域发展,有利于脑的年轻态。
  • 大脑中有四个主要的听觉反射区:旋律脑反射区、音高脑反射区、节奏脑反射区、综合听觉脑反射区
  • 健脑化音乐让人感到放松,比如瑜伽和咖啡馆。歌曲作为一种音乐与文字结合的音乐形式,激发出文字不能产生的感觉和想象,在健脑化聆听中是最多见的选择
  • 音乐欣赏强调个人化色彩,但有一个原则:听感愉悦
  • 一切的科技仿生都是在模仿鼓膜
  • 三可原则:接受度高的音乐都带有集约性(可知感)、规则性(可数感)、混合性(可视感)$\rightarrow$ 混合媒体音乐。
  • 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民歌,往往具有清晰、时间短、规律性强、重复性等特点。
  • 单音,我们称为律,转,我们称为旋,单音转形成旋律。
  • VBB原则:Voice(人声),Beating(节奏),Bass Line(低音线,爵士乐中常见)。
  • 阿卡贝拉,即清唱团。
  • 古典音乐中极少出现Beating,这是与现代音乐较明显的区别之一。

科学化欣赏

  • 音乐具有科学性,毕达哥斯拉提出音乐与宇宙的协和论,成为西方音乐原理的基础。
  • 巴赫总结17世纪之前的音乐创作规则,他的音乐是数理逻辑计算和艺术想象二者融合的产物。巴赫的某些音乐具有高度对称性
  • 《卡农》本身就是一道基于轮唱的计算题。《卡农》表现出了音乐的环型特点,产生了音乐的叠加性
  • 科学化欣赏鼓励科学家以跨学科态度与音乐接触,例如音乐可视化、图像化、用人工智能创作音乐等。
  • 音乐的科学功能:用音高节奏记录时间
  • 音高都是基于8来编码的,《卡农》有四层线条层,就是古希腊人想象的宇宙天体运动图,它是环形的,具有极强的可视性。
  • 音乐的分类:单声、复调、主调
  • 高度、长度、强度、音色,是声音的基本要素,当人的情感加入,速度这个时间要素就会随之加入,因此有人提出了定量化作曲的概念。
  • 对节奏而言,基本节奏型一共只有10种
  • 也有人将概率应用于音乐,创作出随机音乐。而上述两种音乐都是非歌唱性音乐

实践化欣赏

  • 乐器实践音乐欣赏并非一回事,即有音乐实践并不是音乐欣赏的必然条件
  • 新型电子音乐以及电子矩阵乐器的出现,这里老师作了简述,不作为重点。
  • 个人需求,是与音乐交朋友的起点,但无论怎样,都要考虑自己的时间精力
  • 成年人学习乐器是大脑为主理解力强运动模仿记忆弱小孩子学习乐器是小脑为主运动模仿记忆强,因此成年人会比较容易遗忘

精锐化欣赏

  • 人类会创造出古典音乐,源自于一种更高的文化需求
  • 古典音乐有非常独特的音乐逻辑,要求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有所准备,也被称为精锐化欣赏
  • 它在保持听觉锐度的过程中有利于保持脑的年轻态
  • 精锐化欣赏,有一般聆听不具备的益处,声音成为专业化的符号,更讲究顺序和方法
  • 音乐可以感觉,可以思考,精锐化欣赏的对象比较需要精力
  • 精锐化欣赏需要更多的抽象力想象力
  •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着重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与抗拒揭示命运真相
  • 交响曲开头利用四音动机(包括伪善动机、危机动机),表现出命运的残暴
  • 其后乐章动机一律与第一乐章对着干,形成贝五动机群
  • 第二乐章,贝多芬思索人生肯定自我,但也陷入了接下来的生活应该怎么办的思考
  • 四音动机希望动机、叹息动机、质疑动机、坚定动机)结尾,表现出人生的痛苦、人生的挣扎
  • 乐章结尾充满了贝多芬的坚定与斗争,表现出更大的希望更大的叹息
  • 第三乐章第四乐章贯通联奏,表现出作者与命运正面交锋,对抗命运,出征反击
  • 首尾四音中,运用两次恐吓动机,在大小调之间转化,使得结尾戛然而止,表现出作者最终战胜了命运
  • 总之,人生动机与命运动机相反。《第五交响曲》体现了音乐的符号化赋义
  • 人类在音乐聆听过程中的认知基本顺序
    • 体量
    • 速度
    • 拍子
    • 音色
    • 旋律
    • 结构
    • 情感力
    • 思辨力
  • 前六者是音乐的结构,即技术性术语
  • 后两者是音乐的理解,即叙事性术语
  • 欣赏古典音乐:观察细节、保持锐度、升级愉悦、创造想象。
本博客已稳定运行
发表了27篇文章 · 总计103.29k字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